星期五, 六月 20, 2008
~首席財務官教女兒投資~

~首席財務官教女兒投資~
我們說:賺錢永遠不是人生的最終目的,錢只要夠用就應該立即收手。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講,作為一個現代都市人,你不理財,財就不理你!所以說,提高財商指數,才能夠擁有財富的自由,也是擁有幸福生活的根本保障,那么究竟如何理財?
一、一則新聞引出財商教育
和許多商界人士一樣,我有一份繁忙的工作,經常出差,不出差時晚上也常加班、應酬,所以女兒陳塵的教育主要由她媽媽負責。都說女兒象爸爸,可能是我陪女兒的時間太少,女兒象我的地方很少。我是做財務工作的,對財富、數字很敏感,做事有板有眼,喜歡定計劃,特別是涉及到金錢,都事先做預算。可是女兒對金錢幾乎沒什么概念,做事沒計劃,跟著感覺走,是個十足的感性主義者。
做為父親,我希望女兒能象我一樣,具有良好的理性能力,掌握一定的理財知識。我常對她說,女孩子要想生活幸福,必須經濟自立,擁有財富自由。為了訓練她的理性能力,我利用每天早晨一起吃早餐的機會,增加一項內容——新聞播報:說一條最近的新聞,讓她發表評論,然后一起討論,以此提高分析判斷問題、獨立思考的能力。
那天,我在晨報上看到一條新聞:一位老太太從銀行取了6萬元錢,準備買房子用,她出門辦事擔心錢放在家里被盜,就藏在微波爐里,結果錢被烤焦都成了殘幣,拿到銀行只兌換幾百元。我在新聞播報時講給女兒聽,她瞪大眼睛驚訝地說:“怎么會這樣?那位老奶奶該多傷心啊!這可是她一生的積蓄呀!”我點點頭,“是啊,她永遠也不可能有6萬元了!因為她再沒有一生的時間去積蓄!這輩子只能當窮人了!”
女兒伸手拿起桌上的報紙,抬起頭看著我:“爸爸,既然有那么多窮人,為什么國家不多印些錢,就象印報紙一樣,讓每個人都快快樂樂,永遠不再為缺錢發愁呢!”
我“撲”地笑了:“傻孩子,那樣的話就會引起通貨膨脹,房子不是6萬,而是漲到60萬、100萬,很多人還是買不起。”
“為什么?”女兒不解地問。
“因為——”我停頓了下,加重語氣道:“貨幣不是財富,只是一種符號。我給你講個故事吧。從前有個財主叫周扒皮,視財如命,為了讓員工早起干活,半夜爬到雞窩里學雞叫,他很快就聚斂起巨額財富,擁有很多土地、農田,但因操心過度,積勞成疾,最后一命烏呼。他兒子周公子繼承家業,他望著一望無際的農田,想:這么多家產一輩子都用不完,干嘛還那么辛苦呢!于是把農田賣了,換成金條,放在家里,自己整天游手好閑,去鎮上茶樓喝茶,侃大山。有一次,他喝完茶準備付賬,一摸口袋:糟了,忘帶金子了。他和茶館老板說:‘我今天忘帶金子了,我給你打個欠條吧,你明天去我家,管家見了字條會給你金子。’”
“茶館老板知道周公子有錢,所以二話沒說就答應了,第二天拿著字條去周家換金子。周公子覺得這樣挺好,以后再去茶樓就不帶金子,每次喝完茶打欠條,茶館老板每隔一段時間去他家用欠條換金子。再后來,周公子去飯館、衣鋪也打欠條。他覺得這種方式挺好,首先,金子很重攜帶不方便,其次容易被搶劫,第三,流通過程中有損耗。時間長了,周公子就想:既然我的欠條好用,為什么不讓大家把金子放在我這,我給他們打欠條,他們拿著我的欠條去商家交易,最后商家再到我這來承兌,我可以從中收取手續費。于是,他創立了最早的銀行——票號,大家把金子放在他這,他出據票據,票據在市面流通,貨幣就這樣誕生了。它實際上是欠條+承諾。”
女兒恍然大悟:“哦,我明白了,其實黃金才是真正的財富,貨幣只是代替黃金在市場流通。”
我點點頭:“對,人們之所以持幣交易而不去兌換黃金,這一切是建立在信用的基礎上,即相信貨幣與黃金是等值的。所以政府發行的貨幣總量,必須與實際財富——國家的黃金儲備與國民收入總值相當,如果脫離這一體系而過度發行,就會造成通貨膨脹,貨幣貶值,信用降低。降低到一定程度,人們會拋售貨幣去兌換黃金,暴發經濟危機。”
“啊,這么厲害!”女兒伸了下舌頭,為自己剛才幼稚的提議感到不好意思。
我講這個故事,是想讓她對原本枯燥的財務知識發生興趣,現在目的已達到,便趁熱打鐵,幫她建立正確的財富理念。我說:“現在你知道了貨幣的起源,金錢的本質,有什么感想?”
“我想,既然錢是在流通中產生的,應該讓它多流通,多發揮作用。象那位老奶奶那樣,一輩子省吃撿用攢錢,結果被微波爐里烤焦了,這是對金錢的浪費。”
“你說的對,生命在于運動,金錢也一樣,如果你現在有100元錢,一年后還是100元,就是對金錢的犯罪。一定要讓你的錢進入市場,在流通中掌握其運動規律,提高自己的理財技能。有句話:你不理財,財就不理你,提高財商指數,擁有財富自由,是幸福生活的根本保證。”
二、尋找建立一個穩定的現金流
那天和女兒一席談,引起了她對理財的興趣,重塑了她對金錢的理念,我決定乘勝追擊,周末推掉應酬,帶她去參加一個投資理財講座。講座是針對成年人的,比較專業,有些術語女兒聽不懂,講座結束后我帶她去旁邊的上島咖啡,為她解讀。
我說:“理財是一項系統工程,既繁瑣又復雜,我們一步一步慢慢來。首先,要尋找建立一個穩定的現金流,這是理財的基礎,也是理財的核心。”
“可我是學生,又不工作,哪來的現金流啊?”女兒問。
“怎么沒有,你不是每天有零花錢嗎?”
女兒一撇嘴:“那也算錢啊,才5元。”
“積少成多嘛,每天5元,一個月就是150元,一年就是1800元,這可是不小的一筆錢呢。”
女兒撲閃著大眼睛,望著我:“可是,可是你又不一起給我——”
“如果你能保證不花掉,我就給你立個賬戶,一次給你存上。如果你能想法再賺1200元,湊足3000元,我就幫你投資,現在股市不錯,用不上一年就能翻一番。”
“噢,真的?那我就有6000元了,我可以一套高保真的索尼音響!”女兒興奮地跳起來,她是音樂發燒友,零花錢都用在CD、音響上了。
“別高興的太早,你現在需要做的是尋找并建立新的現金流,保證1200元的收入。”
女兒有些氣餒地坐下,用手托著下巴,沉思片刻,忽然道:“爸爸,我能不能去你們公司打工?”
我一怔:“我們公司除了設計軟件,就是培訓學生,你去了能干什么?除非當清潔工。”
“行啊,沒問題,不過我只能周六周日去,行嗎?”
我看著女兒一臉渴望,爽快地點點頭:“行,正好公司的清潔工嫌每周休息一天累,要休兩天,你每周六去,工作一天30元。不過我們丑話說在前面,這個活又臟又累,你不能干一天就跑,讓公司員工看笑話。”
女兒高興地答應了。盡管如此,我心里還是替她捏了把汗,從小驕生貫養的她,在家連襪子都不洗,當清潔工能行嗎?事實證明我的擔心是多余的,女兒工作很敬業,每天清掃樓道,走廊,洗手間,在公司里見到我恭恭敬敬,和在家相比,簡直象換了個人。看來孩子還得到外面去闖,離開父母的羽翼才能長大。
為了獲得更多的現金流,女兒還利用暑假去房地產公司做兼職,每天的工作就是站在馬路邊向行人發放宣傳單,一個月瘦了4斤,原來白白嫩嫩的皮膚曬的又粗又黑,她媽媽心疼的一個勁瞞怨我:“都怨你,非讓孩子找什么現金流,咱家也不缺她那點錢,大熱天的,要是中暑怎么辦?”
說實話,看著女兒受苦,我心里也不是滋味。身為父親,誰愿意看到自己的女兒整天彎著腰做清潔,擦試永遠也擦不完的灰塵與污垢?誰愿意看到自己的女兒整天站在路邊做促銷,忍受太陽的毒辣和路人的冷漠?更讓我難受的是,她這么辛苦一個月賺的錢,還不夠我請客戶吃頓飯的。我完全可以直接把錢給她,但是理性告訴我,不能那么做,因為只有這樣,她才能品嘗生活的滋味,看清生活的真相。生活是最好的老師,不經過生活的磨礪、現實的鍛造,人就不會長大,不會成熟,不會真正了解人性。
而財富,其實就是人性。不了解人性,就不會理解財富,也就不會擁有財富。
三、支出有計劃,杜絕非理性消費
理財第二步,是把握好收入與支出平衡,控制投資與消費的比例,做到按計劃支出,杜絕非理性消費。這一點看似簡單,但做起來就不容易了。很多人之所以陷入財富困境,并不是賺錢少,而是花錢太多。我周圍就有這樣的人,年薪十幾萬,卻入不敷出。而有的人月薪兩千,卻把日子過的有聲有色。二者的區別就在于后者能控制自己,理性消費。我常對女兒說,即使是最富有的人,也有買不起的東西,所以一定要量入為出,按計劃消費。
為了訓練女兒理性消費,我把她一年的零花錢1800元一次存入她的賬戶,加上每月到我公司做清潔工,有了新的穩定的現金流,她的消費能力可以說提高了。但因為親身體驗到賺錢的辛苦,女兒花錢反而變的節省了,主動把零花錢從每天5元降到2元,這樣一年可節余1080元。為了引導她把這筆錢用于投資,我決定貸款2000元給她,讓她用每月做工的錢分期支付。這樣她就有了一筆可自由支配的資產,我幫她把這筆錢投入股市,以每股2。9元的價格買入一支藍籌股,當時股市剛剛走出低谷,股價比較低。因為進入時機好,一個月就漲了30%。
憑生第一次嘗到投資的好處,女兒興奮極了,我們約定,等漲到100%時賣掉一半,鎖定利潤,本金繼續在股市里升值。可不到一個月,她就變卦了,想要賣掉股票買手機,理由是暑假打工沒有手機聯系不方便。我知道她犯了投資理財的大忌:隨機消費,不按計劃支出。我找她深談了一次。
我說:“一個人只有兩種方式賺錢,一是做為勞動力進入市場,打工賺錢;還有一種就是投資,讓錢為你工作。現在股市行情看漲,你的錢放在股市里每天都能產生利潤,可是你卻要平倉。那樣你以后就只能靠辛苦打工賺錢,不能用錢生錢,你覺得這是一個聰明人的做法嗎?而且你想沒想過,買手機是消費,一到手就貶值30%,你只在暑假打工時用,你自己做個預算:你暑假打工賺的錢,能否抵銷用于手機的消費和出售股票損失的利潤。”
我這么一說,女兒不吱聲了,半響方道:“我不賣股票了。你先借我200元錢,我買個小靈通。我賺了錢就給你。”
“200元能買小靈通?”我問。“買個二手的,便宜。”女兒說。
我看看女兒,忽然想起什么:“噢,對了,我有個小靈通,以前別人送的,等我回公司找找。”
“太好了,那樣我就不用買機器,只存點話費就行了。”女兒興奮地說。
“手機”風波就這樣解決了。女兒繼續持有那支藍籌股,半年后漲到100%,因為行情好,她征求我的意見決定先不賣,還把暑假打工賺的錢和過年的壓歲錢都投進股市。2007年10月,大盤指數漲到6000點,我認為股市風險偏高,開始減倉,女兒也在我的建議下平倉。她共持倉一年零八個月,獲利400%,個人資產因此垮過萬元大關。
因為親身體驗到計劃支出、投資獲利的好處,女兒用3000元買了一套音響,余下的存入銀行,準備尋找新的投資項目。
四、投資有技巧,增加已有現金流
在我的引導和幫助下,女兒比同年齡人更早接觸社會,接觸財富,從而樹立正確的金錢觀,提升自己的財商指數,但這并沒有影響她的學校教育。我一再告訴她:學校教育讓你掌握學術知識和專業技能,社會實踐讓你提高理財知識和技能,二者相輔相成,缺一不可。因此,女兒的學習成績一直很優秀,2007年8月,她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一所重點大學,收到錄取通知書的同時,她宣布要經濟自立,用自己的錢讀大學,不在經濟上依賴我們。
對她的“獨立宣言”,我表示支持,同時也告誡她:要想經濟自立,必須加大投資力度,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,增加已有的現金流,這也是我要教給她的關于理財的第三項內容。
因為中學時就有過打工經歷,女兒升入大學后,沒有象其它同學那樣,靠做家教、端盤子打工賺錢,而是開始關注市場,尋找商機,通過研究需求與供給的關系,建立新的商業模式來贏利。實際上,她已經不是在打工,而是進入商人角色了。
年國慶節,女兒回家度假,帶回來一份商業策劃書:建立“二手書”網,她想在互聯想網上建立一個專門收購、銷售二手書和雜志的網站。靈感來源于在淘寶網上購書經歷,她曾在網上淘了一本劉墉的《靠自己去成功》,巧的是,這本書的原主人竟是她大學同學,兩個人見面才知道,她們都是淘寶網的常客,兩人經常在網上淘書。這件事給女兒啟發很大,她開始在校內進行市場調查,調查發現:大學生每年都要購買許多新書,由于宿舍空間有限,這些書沒有地方保存,扔掉又很可惜,有的拿到淘寶網出售,有的郵回家去,有的隨手送人了。
女兒發現商機,她想針對在校大學生籌建一個專門收購、銷售二手書的網站,并做了一份詳細的商業策劃書 ,我仔細看了她的方案,覺得確實可行。首先,消費群體定位明確——在校大學生,其次,商業模式簡單,以舊書價格10%收購,50%價格出售。第三,成本低,規劃小,適合女兒這個年齡和閱歷的人操作。
我肯定了女兒的方案,我說:“你的創意很好,雖然有些細節還待完善,但其中所蘊含的創造性和獨立思考精神,已顯示出你的商業天賦,你將來一定會成為優秀的商業人才。這樣吧,我愿意為你做風險投資,你以創意和管理入股,我們以股份公司的形式來運作這個項目。”
我幫女兒修改、完善她的商業計劃,并出資1萬元做啟動資金。國慶長假后,女兒返回學校,立即著手運營。她在學校的局域網上開通網站,印制海報、宣傳單,雇用大學生做兼職,我從家里、公司收集整理了100本書,做為公司第一批貨源。運營兩個月,一萬元啟動資金用完了,書收集了不少,但銷售情況并不好。女兒壓力很大,情緒低落,我借出差機會去看她,和她一起分析原因,尋求解決方案。
我發現,同學們對“二手書”網的經營模式普遍認可,向網站出售書舊也很積極,兩個月收集了近三千本,只是銷售渠道不暢。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,是大家對舊書的破損度有擔心,而在網上只能看到封面,里面見不到,所以不放心購買。找到癥節,對癥下藥,我提議在學校附近租一個臨街房,開店經營,這樣就得追加投資。女兒害怕虧本,猶豫不決。
“那一萬元還沒收回,還往里投,萬一賠了怎么辦?”
我拍拍她的肩膀,笑著道:“沒關系,我相信你。企業運營有周期,都要經過培育期、成長期、成熟期、衰退期四個階段,你現在剛起步,還在培育期,投資大于收益,只要方向正確,妥善經營,慢慢收益就會增長,與投資持平,步入成長期,接下來就會獲利。你不要著急,做企業和做人一樣,要有耐心、信心和恒心。退一步講,就算最后失敗、公司破產,也沒什么,投資總是有風險的,哪有一次就成功的?還記不記得我送你的《富爸爸、窮爸爸》里的富爸爸不是說過:如果你要破產,最好是在30歲之前,因為還有機會從頭再來。”
年1月,裝飾一新的“二手書”店開業,一個月營業額超過網站前三個月總和,照此下去,用不上一年就會收回投資。女兒積壓已久的壓力終于釋去。不甘寂寞的她又在籌劃開連鎖店、增設家教中介服務。忙于創業的她放假也沒休息,直到春節前一天才匆匆趕回家。
坐了一天火車的女兒,不顧旅途疲勞,一到家就和我研究公司擴張計劃。望著她神彩飛揚、激情勃發,講訴著創業的激情和夢想,我心中倍感欣慰。看來,女兒已經學會用她最大的資產——頭腦——去創造財富,積累財富,駕駛財富。財富是一種力量,但更有力量的是對理財的教育。我相信用不了多久,女兒就會走向經濟自立、擁有財富自由,我會一路相伴,充當她忠實的向導。
Comment Form under post in blogger/blogspot